欢迎各位来到circRNA研究报道汇总”栏目,本期从pubmed中检索收集新发布的circRNA文献共计29,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circRNA研究最近有哪些新进展。

检索式: (circRNA[Title/Abstract]) OR Circular RNA[Title/Abstract]

 

1、环状RNA CDR1as破坏p53/MDM2复合物,从而抑制胶质瘤的发生。

标题:Circular RNA CDR1as disrupts the p53/MDM2 complex to inhibit Gliomagenesis.
杂志:Mol Cancer.
影响因子:15.302
通讯作者:闫金松(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科);Puxiang Chen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Bo Zhang和金必莲(大连医科大学肿瘤中心)

抑癌基因p53的失活对于神经胶质瘤,尤其是胶质母细胞瘤(GBM)的发病机理至关重要。 MDM2是p53的主要负调控因子,与p53结合并与p53形成稳定的复合物以调节其活性。迄今为止,尚不清楚非编码RNA包括环状RNA,是否经常影响p53 / MDM2复合物的稳定性并涉及不同的致癌过程。方法上:研究者通过RIP-seq和RIP-qPCR分析,以确定与p53结合的最丰富的lncRNA(包括环状RNA),然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评估其表达与p53信号传导和神经胶质瘤形成的相关性。随后,在中国最大的CGGA脑胶质瘤患者队列(n = 325)中评估了CDR1as的临床意义,并分别通过RNA FISH和RT-qPCR进一步评估了其在人神经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利用RNA FISH蛋白质免疫荧光实验确定CDR1as和p53的共定位,然后进行CHIRP测序,以确认RNA-蛋白质相互作用等。研究结果发现CDR1as与p53蛋白结合。 CDR1as表达随神经胶质瘤等级的增加而降低,它是神经胶质瘤(尤其是GBM)总体生存的可靠独立预测因子。CDR1as通过防止p53蛋白泛素化来稳定p53蛋白。 CDR1as可直接与p53 DBD域相互作用(p53 DBD域对于MDM2结合至关重要),因此会破坏p53 / MDM2复合物的形成。受到DNA损伤后,CDR1as可以保留p53功能并保护细胞免受DNA损伤。值得注意的是,CDR1as可以在体外和体内抑制肿瘤的生长,但对不存在p53或发生突变的细胞的影响很小。CDR1as不是直接作用于miRNA海绵,而是通过直接与p53的DBD区域结合来限制MDM2相互作用而起到抑癌作用。因此,CDR1as结合会破坏p53 / MDM2复合物,从而阻止p53泛素化和降解。 CDR1as也可能感知DNA损伤信号并与p53形成保护性复合物以保留p53的功能。因此,CDR1as耗竭可能通过下调神经胶质瘤中p53的表达来促进肿瘤发生。该结果进一步拓宽了我们对环状RNA的作用和作用机制的理解,尤其是CDR1as的作用,并可能为神经胶质瘤治疗开辟新的有效治疗途径。

 

图注: RIP-seq等实验证实CDR1as与p53直接互作

 

2、免疫反应和病毒感染中的环状RNA

标题:Circular RNAs in Immune Response and Viral Infection.
杂志:Trends Biochem Sci.
影响因子:14.732
通讯作者:Y. Grace Chen(耶鲁大学医学院)

新的研究数据表明,circRNA在免疫系统中具有生物学作用,如转录调节因子,蛋白质海绵和翻译模板等。在免疫系统中,免疫反应和免疫相关疾病会改变circRNA的表达。最近,已经发现几种致癌的双链DNA病毒编码circRNA。在这篇综述中,作者总结了目前对circRNA的理解及其在免疫调节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新兴功能,并讨论了病毒circRNA在感染过程中的鉴定和潜在作用。

免疫反应和病毒感染中的环状RNA,综述亮点:
1.环状RNA(circRNA)是最近发现的在真核生物,古细菌和病毒中一类普遍表达的RNA。
2.DNA病毒卡波氏肉瘤疱疹病毒,EB病毒和HPV病毒可编码circRNA。一些circRNA具有调控病毒功能,如miRNA海绵和用于翻译的模板。
3.CircRNA在免疫细胞和自身免疫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差异表达。

 

3、U2AF2/circRNA-ARF1/miR-342-3p/ISL2反馈环调节神经胶质瘤干细胞的血管生成。

标题:The U2AF2 /circRNA ARF1/miR-342-3p/ISL2 feedback loop regulates angiogenesis in glioma stem cells.
杂志:J Exp Clin Cancer Res.
影响因子:7.068
通讯作者:景治涛(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神经胶质瘤是成人中最常见,最致命的原发性脑肿瘤,血管生成是促成其增殖,侵袭性和恶性转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基于环状RNA(circRNA)的新型致癌基因的发现及其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可能为神经胶质瘤的治疗提供了有希望的目标。方法上:研究者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qPCR、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SL2,miR-342-3p,circRNA ARF1(cARF1),U2AF2和VEGFA的表达水平。建立了患者源性神经胶质瘤干细胞(GSC)用于分子实验。基于慢病毒的感染技术考察这些分子GSC中的表达。 MTS,EDU,Transwell和脉管形成实验用于检测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的增殖,侵袭和血管生成。 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RNA-pulldown,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染色质免疫沉淀测定法检测这些分子之间的直接调节机制。结果表明,ISL2是一种与神经发育有关的新型转录因子,ISL2在神经胶质瘤中过表达,并与患者生存不良相关。 ISL2转录调节GSC中的VEGFA表达,并通过VEGFA介导的ERK信号传导促进hBMEC的增殖,侵袭和血管生成。关于其作用机理,cARF1通过miR-342-3p海绵上调了GSC中ISL2的表达。此外,U2AF2结合并促进了cARF1的稳定性和表达,而ISL2诱导了U2AF2的表达,这在GSC中形成了一个反馈环。研究结果还显示,U2AF2和cARF1均具有致癌作用,在神经胶质瘤中过表达,并与患者生存不良相关。该研究确定了GSC中U2AF2、cARF1、miR-342-3p和ISL2之间的新型反馈环。该反馈回路促进了神经胶质瘤的血管生成,并可以为神经胶质瘤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有效的生物标志物,并可能用于靶向治疗。

图注:U2AF2/circRNA-ARF1/miR-342-3p/ISL2反馈环路调节神经胶质瘤干细胞的血管生成机制示意。

 

参考文献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