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7日-8日,第四届circRNA研究论坛在广州翡翠皇冠假日酒店成功举办!本次论坛得到了广州市生物产业联盟、广州开发区高层次人才协会、广州市领军人才开发学院的大力支持,由广州吉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精心策划和承办。为期两天的科学盛会,不仅有15位circRNA领域的杰出科学家带来精彩报告和分享,还有海内外顶尖科研院所和医院的一线科研工作者交流探讨,行业内精英企业和媒体朋友汇聚一堂,盛况空前!
本次论坛,主要就circRNA 临床最新研究进展;circRNA 与疾病关系最新研究进展;circRNA 翻译蛋白研究策略分析;circRNA 研究技术与工具;circRNA m6A甲基化研究策略;疾病/组织特异circRNA 筛选、鉴定及功能研究六个议题展开了最丰富最前沿的讨论。
论坛会场盛况
接下来,请各位老师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回顾这一年一度的科学盛会吧!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陈扬超研究员带来了题为“circular RNAs with critical roles in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的研究报告。胰腺导管癌(PDAC)中尽管已有诸多蛋白标志物报道,如KRas,p53,p16和DPC4等,但在过去20年中,患者的总体存活率几乎没有改善,因此,鉴定新的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陈老师课题组在胰腺癌中共发现了169种circRNA具有显著性的表达差异,验证了两种circRNA(circG和circR)在PDAC细胞系和原发肿瘤组织中显著上调,circG很有可能可作为胰腺癌肿瘤标记物,通过敲低这两种circRNA,发现其能显著抑制PDAC细胞生长。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弩副教授带来了题为“Targeting a novel circRNA encoded EGFR activator in Glioblastoma Therapy”的报告。他报道发现了一种由circRNA编码的特殊多肽,由circRNA滚环翻译产生出了独一无二的特殊尾巴序列,张教授研究表明这段序列恰好是EGFR-VIII突变型的配体分子,解释了困扰多年的EGFR-VIII突变型如何持续激活的问题,未来有望为开发针对携带EGFR-VIII突变型的脑胶质瘤患者的靶向药物和治疗方法。
美国加州大学丁向明研究员及其团队开发了一个全新的circRNA数据库–circBank。这个数据库也于论坛当天上线发布,网站如下:http://www.circbank.cn/,这是一个人源circRNA的综合数据库,共收录了140790条人类circRNA的数据,采用了全新的更加实用的ID编号系统,提供了circRNA染色体坐标,提供了人鼠保守型分析及对应序列,提供了circRNA翻译蛋白潜能预测评估,提供了保守性和对应序列突变信息,收录了已报道circRNA转录后修饰信息,能直接获得结合miRNA的预测分析结果。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左志向副教授带来了题为“circRNA在恶性肿瘤的异常调控和临床应用”的精彩报告。治疗后复发是中期结肠癌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上缺乏预测中期结肠癌复发的有效指标。circRNA的高稳定性使其具有作为分子标记物的潜在价值。左教授团队开发了一套基于转录组测序的circRNA鉴定框架,从20对复发和未复发肿瘤组织中鉴定出近百个差异表达的circRNA。利用QPCR对来自多个中心的近600例中期结肠癌样本进行circRNA定量,并采用基于机器学习的LASSO算法筛选并构建了一个由多个circRNA构建风险分数cirScore。验证结果表明,该分数可独立并有效的区分高复发风险患者。此外,功能试验表明,这些circRNA可显著影响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东南大学医学院姚红红教授带来了题为“Circular RNA and Neuroinflammation-Implications for stroke therapy”的精彩报告。circRNA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高度表达,并参与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的调节,然而,circRNA在中风中的潜在作用仍然很大程度上未知。姚教授团队发现在tMCAO小鼠中风模型的缺血性脑组织中circular RNA HECTD1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并且在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血浆样本中进一步验证了这一发现。敲除circHECTD1表达显著降低梗塞面积,减弱神经元缺陷,并改善tMCAO小鼠中的星形胶质细胞活化。 circHECTD1及其偶联机制与脑缺血有关,从而提供了转录证据,即circHECTD1可作为中风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厦门大学翔安医院陈敏研究员带来了题为“新型预后标志物circTADA2As通过调控miR203/SOCS3轴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及转移的研究”的精彩报告。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中表达相比,筛选出的circTADA2A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组织和细胞系中均表达下调,并且circTADA2A的表达量越低,分期越高,淋巴结转移数越多。circTADA2表达低的病人无疾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越短。circTADA2A高表达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划痕愈合、侵袭能力,以及异种移植瘤动物的乳腺癌细胞生长。报告基因、荧光原位杂交、蛋白印记研究结果显示,circTADA2A可以吸附miR203,进而调控SOCS3表达,影响乳腺癌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此研究揭示了乳腺癌中circRNA差异表达谱,发现circTADA2A为乳腺癌潜在生物靶点,为乳腺癌的诊断、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中科院-马普学会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王泽峰课题组樊晓娟博士分享了题为“De novo Screen of Internal Translation Initiation Elements in circRNA”的精彩报告。王泽峰教授团队早期研究报道发现基于m6A修饰的circRNA翻译起始机制,他们在此基础上尝试分析可能介导circRNA翻译起始的调控元件。报告中樊博士介绍他们基于文库筛选,系统的鉴定了一些circRNA中的IRES-like elements,发现了多种的IRES-like elements能驱动circRNA的翻译,这也可能是circRNA的一个普遍功能。
宁波大学医学院郭俊明教授分享了题为“环状RNA与胃癌诊断”的研究报告。胃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但目前尚无理想的诊断方法。郭教授团队以胃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ircRNA芯片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在组织和血浆2个层面揭示了胃癌相关circRNA的表达谱,然后在基于荧光染料法微滴式数字PCR的基础上对胃癌相关circRNA进行鉴定,最后探究血浆circRNA作为胃癌分子标志物的临床诊断价值。
广东医科大学检验学院徐军发教授带来了题为“circRNAs in Tuberculosis: Expression profile and function on macrophage autophagy”的精彩报告。徐教授分享了细胞自噬是机体抗结核免疫的重要机制,研究发现结核菌感染损伤巨噬细胞自噬,但其机制不清。circRNA可参与对免疫细胞活性的调控。其团队通过高通量circRNA测序,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存在大量的差异表达circRNA,其中circTRAPPC6B在单核/巨噬细胞中表达显著下调,过表达circTRAPPC6B可促进Mtb感染巨噬细胞自噬,且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circTRAPPC6B可与自噬相关miRNA或蛋白互作,以上结果提示结核菌感染可能通过诱导巨噬细胞中circRNA的表达而参与调节巨噬细胞自噬。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亮副研究员分享了题为“A p63 related circular RNA in cervical cancers”的研究报告。课题组发现一种circRNA新的机制–circRNA能调控母基因的转录,还介绍了p63相关circRNA在宫颈癌中的作用,敲除这个相关基因会增加细胞增殖和迁移,抑制肿瘤发生进程。陈博士结合自己在circRNA互作分子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与大家分享了如何研究circRNA互作分子的一些经验。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杨柏华教授分享题为“Suppression of YAP expression by circ-YAP”的精彩报告。YAP相关蛋白在肿瘤发生中起关键作用。杨教授团队发现过表达circ-YAP能显著降低YAP蛋白的翻译水平,但不影响其mRNA水平,因此怀疑circ-YAP可能影响了YAP蛋白的翻译。进一步的机制研究表明circ-YAP通过结合翻译起始相关的蛋白阻止了YAP的翻译作用,并且这种作用也基于circ-YAP与YAP的mRNA的相互作用,因此是特异性的影响YAP基因的机制。值得注意的是,来自患者的乳腺癌组织表现出circ-YAP表达的失调。杨教授的报告揭示YAP调控的分子机制,并暗示circRNA的新功能,circ-YAP可能作为未来癌症干预的潜在工具。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陈烨老师代表袁芳教授课题组带来了“circRNA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的研究报告。其课题组在小鼠和人类等哺乳动物大脑中发现了大量相对保守、丰度高于对应线性RNA的circRNA,而且这些circRNA呈现出细胞类型与分化状态特异的表达特征,基于这些特异性,circRNA的发现为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海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曹雪涛院士课题组的韩丹博士分享了题为“Circular RNA MTO1 suppress the progress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by blocking miR-9’s cancer promoting effect”的精彩报告。circMTO1作为miR-9的sponge促进p21表达,从而抑制肝癌的发生,表明circMTO1是肝癌治疗的潜在靶标。肝癌组织中circMTO1的减少可以作为患者生存率低的预测因子。该成果已于2017年在《HEPATOLOGY》上发表。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杨建华教授分享了题为“Discovering the CircRNA Interactions with RNA-Binding Proteins and Ribosomes”的研究报告。其团队开发了一个新的算法circScan,能够在CLIP-seq和Ribo-seq测序数据中准确地鉴定circRNA。在人和鼠中大规模地鉴定了成千上万的circRNA与100多个RBP互作。实验验证了多个新的circRNA能够与AGO和IGF2BP2蛋白结合。揭示很少circRNA能成为super-sponge。开发starScan预测sRNA切割circRNA。鉴定了20个circRNA与eIF3结合,实验验证多个能够成环并与ribosome和m6A互作。鉴定20个候选的circRNA具有翻译潜能,极少数circRNA能翻译成蛋白。揭示最全面的circRNA-RBP互作网络。
广州吉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黄宁宁给我们介绍了“circRNA过表达系统开发应用及经验分享”,早在2015年,吉赛生物已申请并授权circRNA过表达载体国家发明专利。此次分享通过对circRNA的形成机制剖析,介绍了吉赛生物对circRNA过表达系统的开发、优化历程。circRNA过表达具体方法详解,常用过表达载体介绍以及过表达慢病毒、腺相关病毒的应用。文章实例解析circRNA过表达在功能研究中的应用和circRNA研究策略。
除了以上15个精彩报告之外,论坛还专门设置了嘉宾集体交流环节,嘉宾老师和参会代表深度交流互动,将论坛一次次推向高潮,许多老师在茶歇和休息时间也把握了难得的提问机会,我们可亲可敬的嘉宾老师都一一解答和交流!
至此,第四届circRNA研究论坛圆满落幕,希望我们搭建的这个交流活动平台能够真正的加深circRNA研究的交流,并且能够引领circRNA研究的发展!再次感谢各位嘉宾以及参会老师支持和莅临!2019年7月7日-7月8日,我们第五届circRNA研究论坛再会!